中國的起重機制造業正悄然醞釀著一場重大的變革,這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經歷了一番暗流涌動之后,有些企業隨波而去,有些,則將根基越打越牢。
位于第三梯隊的中小企業
起重機制造業是密切關系到城市建設、交通運輸、能源開發等國計民生大業的產業。近年來,我國起重機行業取得了飛速發展。以橋門式起重機制造企業為例,到2008年,我國的橋門式起重機制造企業已有約450家,從業人員達14萬人[1]。若將這些企業劃分為三大梯隊:大起、太重位于第一梯隊,他們是行業內經濟規模最大的企業,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綜合實力雄厚,以生產高端產品為主,如核電站環行起重機、大重量冶金起重機、鑄造起重機、大型船塢起重機等;第二梯隊是包括衛華集團在內的國內排名前20的企業,他們大多擁有廠級技術中心,其中,衛華集團更是設立了地區性技術中心,并在上海組建了產品設計研究院,這些企業是行業的中堅力量,產品涵蓋面廣,既參與高端產品的招投標,又參與通用類產品的低價競爭;第三梯隊則是余下的四百余家中小企業,這些企業一般規模都不大,產品類型也大致相同,而以低價競爭為主的市場占有策略致使這些企業效益普遍較差,發展速度嚴重受阻。那么,在市場變幻莫測的今天,為數眾多的第三梯隊企業,命運該何去何從?
次貸危機帶來了毀壞,也引領了重建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席卷了整個經濟圈,但是經濟衰退的恐慌對起重機制造業來說卻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從宏觀環境上來看,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和破壞顯然是深遠的,僅從一些表面的數據我們就可以管窺其中的一些問題,對于非常看重國內生產總值的中國來說,GDP的反應確實不太良好。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意識到,正是由于起重機制造業是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影響很大的行業,所以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國家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十項舉措,以及央行落實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都無疑是給該行業注入了強心劑:
08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17萬億元,增幅25.5%,增幅比07年還高了0.7個百分點,09年前2個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0276億元,同比增長26.5%。其中,中央項目投資1070億元,同比陡增40.3%;受基建需求帶動,非金屬礦采選、制品業投資284億元,增長58.7%[2]。
政府的舉措和真實可觀的經濟數據堅定了我們對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所以此時,企業就應當將重心放在準確把脈市場機制、重新審視起重機行業這些年走過的路,進而去考慮如何走得更好。
我們的發展還處在成長期
一組數據顯示了,這四年來行業的發展呈現出前低后高的態勢。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產品銷量高速增長,07年1月,起重設備同比增長竟達到了92.31%[3],08年以來,前三季度還是穩步增長,而第四季度銷量同比則下降了約30%左右。
看完了數據看現實:市場有需求,企業就上項目,一直以來的習慣造成了今天的局面:眾多的中國企業軍閥割據,企業競爭主要靠的還是價格競爭,只有步槍手榴彈,沒有飛機大炮,當然也沒有花錢改進技術。
如果按照我們的習慣把行業的生命期分為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那么,起重機產業正處于其生命周期的不穩定期,也就是成長期。值得欣慰的是,從近幾個月的數據等可以預測,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起重設備的產量仍將保持約20%較穩定的增產勢頭,并且隨著上下游行業的進一步復蘇,增幅還有望進一步提高。
市場集中度低帶來了新一輪的憧憬和沒落
我們可以看出,目前起重機市場的集中度確實很低,簡單地做個統計,08年,大連重工橋門式起重機的產值大約是10個億,河南衛華集團的橋門式起重機產值約12個億,他們帶頭的排名前6位的企業,08年橋門式起重機的產值之和還不到全國總產值的10%,而排名前40位的企業產值之和也只占全國市場的20%。
市場集中度低,這是計劃經濟歷史遺留、市場成熟度較低背景下的必然狀態。另外,這一行業又是開放社會資本進入較早、較多的行業,地方保護、投資沖動使得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近年來,行業需求總量的快速增長掩蓋了分散的行業結構帶來產能過剩的隱憂。而今,經濟危機這一計重錘砸下來,勢必將會淘汰一些產量小、質量差、污染重、耗能大而又不具備研發能力的企業,行業會出現新一輪的重組并購風潮。
表面上風平浪靜,水下卻波濤洶涌,如今的市場,除了大起、太重這兩家綜合型集團公司以及衛華等部分位于第二梯隊的公司,剩下的四百余家中小公司誰都有機會奮勇一沖、越過龍門。而如何沖出重圍、占據一個山頭?這就不得不把話題引到技術上來。
科技領先戰略
誰先占領了技術的高峰,誰就將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我們先把目光放遠到國際市場。毋庸置疑,科尼這家從荷蘭跑出來的跨國公司近些年來發展迅猛,除了靠兼并購成長壯大之外,他在眾多方面的技術優勢是很多國內企業難以企及的。典型的例子,科尼的電動葫蘆,國內企業比起來就相差很多,我們的電動葫蘆目前是A4以下的,但是科尼的產品使用級別可以穩定在A4、A5、A6,體型緊湊、耐用,工作等級高,而這些特點正代表了國際起重技術的發展趨勢。這種技術發展趨勢也代表了國家節能環保的政策傾向,緊湊、耐用、使用頻次高,正是工業產品未來將生產和環保節能相結合的一種趨勢。
我們所說的與國際水平的技術差距,其實主要體現在配套件的水平上。其一是傳動裝置,例如齒輪加工技術;其二是電控元件,例如變頻器。這種技術的差距直接影響到產品的銷售,對于起重機銷售來說,現在往往是客戶來指定配套件,例如,客戶指定某一配件必須使用德馬克或者是西門子的,我們生產不出來同等水平的產品,就只能看著老外賺錢。
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也是在穩步提高,有些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標準。中國企業在起重機設計方面是不落后的,配件套中的電機水平也很。近年來,國內一些主導企業一方面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另一方面也同時在探索新方法、新技術,推廣CAD、CAE等現代設計方法,開發自動、智能和信息化產品,發展專用起重機等等。大起為煙臺萊福式船廠設計制造的20000噸多吊點橋式起重機創造了最大起重量、最大跨度和最大起升高度等多項世界記錄;太重研發了國內第一臺可吊運百米鋼軌的起重機;衛華集團自主開發了高節能減排的GLQ40雙驅動交流變頻港口輪胎起重機……
2009年6月1日,質檢總局正式頒布并實施的《起重機設計規范》已經接近了歐洲標準,讓國內企業將技術標準和水平進一步向國際水準看齊。當然這個標準中也有不完善之處,國內起重技術的機械設計標準已基本國際化,但是在電氣設計標準方面仍有欠缺。
我們并不是一定要一步登上A6級別,但是依靠技術進步、依靠科技發展的理念卻是需要深植于每一個期望開疆擴土的企業心中的。
用五力競爭模型分析現有產業結構
一個產業的結構是由五種競爭作用力共同決定的。這五種競爭作用力分別是:進入威脅、替代威脅、客戶價格談判能力、供應商價格談判能力和現有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我們來分析一下起重機行業現有的競爭作用力:一、進入威脅:對于目前的市場,門檻較低,新進者進入較易;二、替代威脅:其他起重機械產品由于其結構和使用場合不同,對橋門式起重機的威脅不大;三、客戶價格談判能力:行業仍處于買方市場,客戶的討價還價能力強;四、供應商價格談判能力:由于客戶方往往指定配套件,供應方的討價還價能力強;五行業內競爭者:競爭者既包括行業內全國各家著名的起重機生產廠家、當地企業,也包括引進國外技術的國內聯營企業以及直接進入的國外企業。
通過上述五力模型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或將勝出的企業應該具備這樣的素質:一、引進先進、成熟的技術并能迅速產業化;二、研發能力較強,產品技術含量高。
我們關注哪些價值鏈下游的行業
起重機械行業價值鏈的下游企業主要有鋼鐵業、船舶(造船)業、機械加工業、石材行業以及水電行業等制造行業。我們可以看到,以水電行業為例,幾年前,對于原省起這樣年產值大約1個億的中小企業,一年還保有30、40臺的產量,而現在這個行業的起重機械需求已基本飽和。對于發展中的中小企業,目光除了要繼續放在傳統的鋼鐵、造船、機械加工以及石材等行業外,還要投向其他的行業,例如火電行業,這一行業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近年的發展勢頭較好,雖然今年前兩個月火電整體虧損,但是國家主導投資的表象十分明顯,僅這兩個月,政府在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方面的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就達到了631億元,同比增長20.6%。
我們選擇何種發展模式
眾多的中小企業,規模有限、資金有限、技術研發改造能力有限,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現實情況就是:如何發展企業的產品線?我們有兩個基本的方向,一曰全二曰精。
一、以河南的企業為代表,考慮到河南的內陸位置,河南的起重機企業的現狀就是,除了港機,基本遵循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但是對于為數眾多的這類企業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什么都能做,什么都不精。但這一點在銷售競爭中又恰恰會吃虧。以垃圾吊為例,原省起的垃圾吊曾排名全國前三,但是在競標過程中,如果遇到垃圾吊知名度更高的浙起或是北起參與競標,往往就敗下陣來。
二、現在許多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集中力量發展某一類產品,但是,起重機類產品受到國家宏觀經濟的影響較大,產品的單一化往往會使企業陷入困境。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無錫重型。近年來,無錫重型的業務產品主要就是龍門集裝箱門吊,最高峰時其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70%,但是今年,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港口業務下滑,訂單減少,企業頓時陷入危機之中。
走專業化之路,但要避免產品單一之患;行規模化之道,也要能拿出自己的拳頭產品。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在拓寬產品線的同時,也應該打好產品的深度。另外,以國內領先企業大起、太重以及衛華等為代表,企業發展真正靠的應該還是技術的進步,是規模化和專業化的平衡和綜合,走技術化之路,以科技引領發展。一言概之,先做寬、再做強、并持續創新。
中國的起重機產業在成長的過程中注定不會一帆風順,遭遇經濟危機,于震蕩中找準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學習的地方不少,需要改進的不足也很多。經歷過高潮,沉降于谷底,曲折的路途才能造就我們產業的壯大與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