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公司FMG的執行董事長兼CEO弗里斯特單方面宣布,FMG和中方達成的鐵礦石價格已經失效。FMG的這一宣布對中國鋼鐵企業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他為什么要選在這個時機來發布這樣的消息?這會給未來中國的鐵礦石談判增添怎樣的變數?著名財經評論員何帆、劉戈共同對此作出評論。
何帆:中國被動緣于產業集中度低
當初FMG能降價,是因為有一個交換條件,FMG需要從中國融資55億至60億美元。
當時,FMG表示自己的產能不夠,必須和中國融資之后擴大產能,才能向中國出口鐵礦石。FMG現在的理由是,中國融資的款項沒有如期到賬,因此FMG才單方面宣布協議價格失效。
融資款項沒到是9月份的事情,那么FMG為什么選擇等到鐵礦石價格又開始上漲的時候提出來?這里面大有玄機。
國際談判有兩張談判桌,前面那一張是中國談判代表和國外談判代表之間的唇槍舌劍,但很多問題都出在后面那一張談判桌上,就是中國談判代表還要和國內一些相關主體之間做好協商。
中國產業集中度非常低,大的鋼鐵企業就有上百家,所有的鋼鐵企業加起來有上千家,很難形成一致的意見。
現在,中鋼協和鋼鐵企業之間的關系沒有理順。在中國鋼鐵企業里,大小鋼鐵企業之間利益不一樣。要解決問題,就得在后一張談判桌上下功夫。
劉戈:中鋼協目前處于被動地位
中鋼協又一次陷入了困境。實際上,中鋼協在剛開始的時候,手里是有牌的,其中最大的一張牌就是中國的鋼鐵產量目前已經達到5億噸,而且中國對于鐵礦石的需求量占世界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這就是中鋼協手里最大的一張牌。那么,對方手里有什么牌呢?第一張牌就是他們有壟斷權,還有中國鋼鐵業在繼續增長的期望;第二張牌就是他們有豐富的談判經驗;第三張牌就是中國的企業各自為戰,他們容易各個擊破。現在,我們好不容易發現的一張新牌FMG也已經打出去了,因此從目前來看,在新一輪牌局里,我們又處于下風和困境了。
今后,一方面需要從產能上進行集約化,規劃上進行鋼鐵集中度的提高;另外一方面希望出現一個角色代替中鋼協,或者中鋼協能豐滿、完整自己的職能,最后產生責權利匹配的談判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