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林后湘時,幾乎無法將眼前的這位先生與當年叱咤風云的香港外匯操盤手聯系在一起。雖已年逾60歲,但林后湘紅光滿面,完全看不出實際年齡。這位從小生活在英國殖民地的長者,舉手投足之間謙遜有禮、親切和藹。落座時為女士扶椅,席間為旁人斟茶,全然不顧席間諸位均是他的晚輩后生。
林后湘為人低調謹慎,他一直希望記者多寫點他對國內投資者的建議,少寫一些他的經歷,尤其是少提他的富豪朋友們。上海書店出版社為他出版《金融海嘯撞擊2009年》一書時,希望他能找富豪舊交寫序以促進其銷量,被他一口回絕,他希望能找一些曾與他真正同事過,而又令他佩服的人來寫序。他的朋友,香港金融專家林行止對他的成書有相當的貢獻,但是他是在全書的末尾對他提出了感謝時特地低調地采用林行止的本名林山木。
窮其近40年的從業經歷,不難發現,林后湘幾乎一直是個打工仔,一個到處打工的高級打工仔。他還太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香港頂尖人物林秀梁、馮景禧等人的左右手,看慣了富人家的喜怒哀樂。“錢太多了是件很麻煩的事情。大多數有錢人的內心都是很孤獨的,因為對他們來說可靠的朋友實在難尋。”他們有的時候會找他聊天,因為他只是個打工仔,不存在利害關系。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他一直安于扮演智囊而不是老板的角色。
唯一的例外是1980年代末,他自己創辦了一家咨詢公司,但是這家公司也僅維持了3年。里昂證券邀請他出山的時候,他便立即解散了自己的公司。他認為自己不能為別人打工的同時還擁有一間自己的公司。“這是職業操守,也是香港的傳統商人精神。”他說。
林后湘對“傳統商人精神”非常執著,他甚至認為次貸危機的爆發與傳統商人精神的缺失都有著很大的關系。“因為傳統不代表是破舊,而是歷代智者的精華,加上新的科技,才是最符合中國的特色。”他說。
據他回憶,在林柄炎、何善衡、何添執掌恒生銀行時,恒生銀行有一個客戶服務部門,每天的工作是了解市場、打聽客戶需求、追蹤產品服務,這使得恒生銀行與客戶之間的聯系、溝通緊密而順暢。“老一輩人每辦一事都是盡可能地盡心完成服務工作,一般遇到不明白不能掌握的事情,也要如實告訴客人,做的是口碑生意。”
但是他覺得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很多人都叫大家投資,實際上是轉嫁他們的危機。去年初次貸危機露頭之后,與金融市場關系最密切的一些衍生品經營者已經意識到了雷曼債券可能存在的問題,但是他們能做的只是更快地將雷曼債券推銷掉,以降低自身的風險,而這正使得次貸衍生品的毒害更加擴散至散戶。”而另一方面,購買債券的人想法又有所不同,他們可能只看表面資料并不了解其中的風險和收益是不對等的,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認為:“我可以及時賣掉。”
他覺得如果現在金融機構每當引進金融產品,能嚴格篩選評估,列出風險因素,保障客戶的信用、本金安全,香港的雷曼兄弟迷你債券事件也許可以避免。
事實上,這位“傳統商人”特征鮮明。他對時間的計算非常精準,與人約好時間,他必定提前3分鐘到達。遲到是他決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提前太多了也不行,因為別人也許還沒有準備好。
他對手下操盤手的要求也同樣嚴格,一不許他們抽煙,二不許他們做自家短線交易。
不抽煙是因為,抽煙的人碰到什么事情必得先將香煙滅了再做事,他覺得金融市場上,瞬息萬變,決不能比別人慢一秒,一吸一滅之間就有可能釀成不良后果失去先機。也因為相似的原因,他也絕不允許操盤手自己短線炒作,怕一旦碰到什么事情,操盤手先處理自己的投機買賣,然后再操作公司的利益。“分紅可以談,可以多給,但是自己不能有小灶,這是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2003年之后,他決定退休,但是退休之后他依然輾轉各地,他說他總想能做點新鮮事情,與社會不脫節,同時也希望將他的財技傳承下去。直到現在林后湘還在努力學習為興趣工作,例如研究煤礦礦難的解決方案,并且與同道好友在設計一款屬于中國人的跑車。
林先生一直對他的家人心懷感恩,因為他覺得他可以專注他的興趣及工作,與家里人的支持是離不開的。
林后湘的太太是他中學大學同窗,她擅長觀人,對市場微觀分析亦甚有見地,經常提出非常有用的觀點。2008年初,林后湘與妻兒平時閑談中一同分析了一下宏觀經濟面,最后得出結論將手頭的投資全數套現,果然躲過一劫。
虎父無犬子,林后湘的兒子也非常優秀,年紀輕輕已成為澳大利亞特許會計師、澳大利亞執業會計師及香港注冊會計師。林先生很快慰地告訴記者,他兒子去年處理家庭的投資,雖面對金融風暴,仍有盈利。有趣的是,操盤手出身的林后湘還在家中設下規矩,不準沽空股票因殺戮性太大。“不然,我想我兒子成績可能會更好。”
“由于我們家里人都互相信任尊重,所以我可以長年在外,無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