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東比任何人更早看到了一個可以無限擴大的市場,他也獲得了一擲千萬美金的機會。等待他的卻是一家創業公司可能犯的全部錯誤。
可以篤定,方興東目前正在創作的《中國互聯網史記》中,絕對少不了為自己留下的一頁。他也許會這樣描述自己當初的創業生涯:一群保持著學生般純潔、不求名利的年輕人,通過那時并不廣為所知的互聯網,試圖改變人們的生活。或許,他還會借用其《中國博客宣言》里的稱謂,以“信息時代的麥哲倫”來比喻他之于中國博客的意義——無疑,方是想告訴所有人,那些為他們所熱衷的某個公司的致富、上市或是失敗的故事,若放在更長的維度上,其實是微不足道的,真正重要的是它們為這個社會帶來什么樣的變革。
但是,即使方興東自己,眼下也無暇回味曾經的光榮與夢想——他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由方興東創立的博客網已拖欠45名員工共計80多萬元的工資,2009年2月10日,海淀法院更對其中20多名員工的集體訴訟進行仲裁。三個月前,這個號稱全球第一中文博客網站的公司,默默地關閉了它在北京的辦公室。這一切并不像表面上那樣突然。2005年,博客網通過1000萬美元的大規模融資正式走上商業化道路,并喊出“趕超新浪”。在此前后,博客網員工從三四十人迅速擴張到三四百人僅用了半年時間,接下來1年內又從三四百人回到三十人。次年,更大的人事震蕩出現,方興東的CEO一職都一度易手。而與頻繁的人員流動相對應的則是其首頁導航欄上日益增多的子頻道。很多該網站的忠實用戶都表示,它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對于博客網,也許大多數人更為熟悉的是其另一個名字——博客中國,后者更真實地顯示出它之于那個時代所具有的象征:其創立于中國互聯網從第一次泡沫中即將走出的2002年,并率先提出“博客”的概念。在2005年,博客中國以互聯網泡沫以來的第一筆千萬美元級融資,讓這個行業重煥活力。方興東甚至一度認為,死人也可以寫博客——因為子女們以博客來紀念父母。這個判斷在當時簡直是聳人聽聞。但回頭看,后來如“假喬布斯”這樣的網絡明星的誕生,證明方的預言有一定準確性。但他并未為此有效調動資源。
而至于隨后面臨的一系列困境,則折射出這一類創業網站在堅持自我和商業沖動之間權衡的矛盾,在更長的維度上,則是所有創業公司面臨的共同挑戰,只不過,方興東無比放大了其中的戲劇性。正如方興東本人向《環球企業家》所坦誠:“從一個過程到另一個過程之中,你會發現很多東西。你以為懂了,當到最后,你才會發現,這是一個低級錯誤。”?
“從大教堂到大集市”是方興東在幾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闡述傳統的1.0網站與以博客為代表的2.0網站關系時所作的比喻,也是其個人博客的標題。但事實上,有中國web2.0先驅稱謂的博客中國,從一開始即是不折不扣的傳教士,而非其標榜的草根互動的大集市。
1999年對微軟的有力批判,使方興東名聲大噪,也給其提供了創立互聯網實驗室的資本。但隨著被批判者顯示出的強勢,方的文章隨即遭到各媒體封殺。因此,當2002年后方得知美國正興起一個名為Blog、可以讓每個人都能自由言論的平臺時,他意識到,其互聯網批判的事業可以繼續了。方花幾百塊錢找來一個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學生寫程序,又請幾個朋友幫忙細化了界面之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博客中國的雛形就搭建好了。而那兩個著名口號“每天五分鐘為思想加油”和“獨立思想的棲息地”,也彰顯出其創立的初衷。
方興東承認,博客中國從一開始主要體現了其個人品味。彼時,對Blog臺灣有類似網志、部落格等解釋,但方和王俊秀(后擔任博客網總裁)覺得這個詞并不應該僅僅是簡單的個人寫作,而是要有把每個人最有價值的東西在互聯網上呈現出來的意思。靈光乍現之下,與中文發音相近的“博客”一詞孕育而生。
這樣的解讀與Blog有聞必錄的原意相去甚遠。方興東最初請了幾百個專欄作家,其文章更是方每天耗費十幾個小時,逐一編輯后再一一上傳。除此之外,他還每天從美聯社、商業周刊、日本讀賣新聞等國外領先媒體的網站上精選十篇新聞轉發。方興東堅持不做公關稿,不受商業力量左右。在他看來,網絡即歷史,任何污點都永遠得不到洗刷的機會。因此,盡管看起來仍不具備2.0的特點,但其內容已區別于當時同質現象嚴重的門戶網站,也因此黏聚了大量用戶。
這時候的方興東正處在自己所謂的最為純粹的創業階段:只是做一件自己喜歡、也能讓和自己有共同愛好的人快樂的事。每逢出差,他落地后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博客中國的網頁更新內容。而這種正在創造互聯網未來主流的理想主義心態,也感染了很多人投身到方興東的身邊。
此時的博客中國還僅僅流傳于小眾的圈子里,并不為草根階層所接受。然而2003年6月,木子美在另一個博客類創業網站中國博客網上發表的性愛網絡日記“遺情書”,在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憑借更為強大的宣傳攻勢和技巧,方興東將木子美所引發的效應嫁接到博客中國上來。“精英們知道博客是因為我,而大眾們知道博客卻是因為木子美。”方興東坦言。這其中似乎也透露出了這一類型網站隨著發展所必將面臨的一個困境:在小眾領域的成長遭遇天花板后,是否應該或者如何進行進一步的擴展。借助木子美擴散到草根層面之后,博客中國的流量也一直保持著迅猛的增長。2004年,隨著帶寬和服務器已無法承載快速增長的瀏覽量,一直以來以個人價值觀駕馭博客中國的方興東開始考慮將其駛入商業化的軌道之中。當時,有朋友告誡他,應該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切皆以商業利益標準劃分。
始終保持每月超過30%的增長,全球排名曾一度擠到60多位。2004年,方興東首先獲得了盛大創始人陳天橋個人和軟銀塞富合伙人羊東的50萬美元的投資。這僅僅是開始,2005年方只打算再融500萬美元,但當時意圖分一杯羹的資本超過6000萬美元。
所有人似乎忽略了一個事實:商業化前的博客中國還不是一個注冊公司,它掛靠在互聯網實驗室下,以“非營利性機構”自詡——博客中國的30多個員工中,只有一個是全職員工,其他都是為方興東“幫忙”,服務器也是朋友友情提供。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方興東本人扮演著唯一的編輯角色,他每天上傳數百篇文章,樂于親自確定網頁文字的顏色和大小。即使到今天,方仍認為他一個人的博客中國比幾十個人時還要好。
這樣一個未經任何商業磨礪的“公司”,最終還是完成了令人驚訝的融資。2005年9月8日,博客中國正式獲得包括軟銀賽富、GGV在內的四家VC共1000萬美元投資。
伴隨而來的是方興東雄心的勃發。此前兩月,“博客中國”更名為“博客網” ,方宣稱要做博客式門戶。在博客網長達11頁的首頁上,各種導航和欄目劃分,使其看起來比新浪更像門戶。木子美事件獲得的流量和關注,是草根力量對方興東保持專注的提示,但這并未讓他在大集市的路上耽擱片刻,在資本的助力下,他與自己親自扯起的Web2.0大旗徹底告別。
在彼時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方一改往日的低調,不僅隆重宣布“博客時代的來臨”,還喊出了“一年超新浪,兩年上市”的目標。當輪到被請來擔當嘉賓的謝文發言時,他直言不諱地斷言博客網不可能盈利,并表示出對其發展太快、操之過急的擔心。“他們后來說我把紅事變成了白事!“謝文對《環球企業家》笑稱。
在內容上已失去了獨特性和革命性的博客網,通過多融資、快融資的商業模式已邁入了資金和管理層面上的競爭格局當中,而它還在這個并不擅長的領域內主動為自己選擇了新浪網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大家定義都不一樣,打敗新浪的說法沒有任何意義。”羊東回憶 ,博客中國正是自此迷失了方向。
方興東卻認為,他當時對于博客網的思路很明確:一方面延續高端博客路線,另一方面以 “夢之城”項目為核心,打造一個囊括視頻、音樂、游戲以及虛擬物品等等娛樂形式的社區——類似QQ社區。“如果當時不動搖,很多故事就不一樣了。”但是,面對著新浪這樣定位清晰的對手,方興東的這一路線被他的朋友、互聯網實驗室前CEO謝文比喻為“上身穿西裝,下身穿草鞋”。“你不能比別人更低俗,也不比人更敢說,你還怎么生存?”
頗具宿命意味的是,就在發布會當天,新浪高調推出Blog2.0公測版,成為國內首家正式推出Blog(博客)頻道的門戶網站。憑借一個成熟媒體的優勢,新浪很容易就把博客納入到了其媒體的定位上來。隨后,新浪名人博客戰略之下,每月入駐博客超過百萬——這當然不是博客網所能比擬的。到2006年末,以新浪為代表的門戶網站的博客力量已完全超越了博客網等新興垂直網站,國內博客前五名里,已很難再見到后者的身影。
現在,博客幾乎成為任何一個門戶網站標配的重要頻道,這至少證明了方興東當時的判斷方向并無問題。但網易創始人丁磊在方興東意氣風發時即不客氣地警告說,三大門戶可以隨時復制“他們摸索出的那點東西”。回頭來看,方興東建立的是一個幾乎沒有門檻的商業模式,他不僅在被新浪遠遠甩在后面,還被一些專業博客網站不斷分流高端博客主。
在商業化前后,周永德就感覺公司內部已經彌漫了一種“趕一輛互聯網概念股末班車”的濃重心態。博客中國的高管們熱衷四處招攬人才:“想不想跟我們去上市?”大量傳統門戶網站的人被高薪和期權,以及一個確切的“2年后上市”的時間表吸引進來。一度,博客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