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牢牢抓住頂級車企在中國市場的反周期效應
“坦率地說,保時捷有時不像汽車,更像藝術品。而這就是全世界喜歡保時捷的人共同的情感。”保時捷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柏涵慕欣喜地發現,對保時捷的情感是一個世界話題,不管是誰都會認同保時捷過去60年所創造出的歷史價值感。
雖然也受到全球汽車業衰退影響,但在去年,柏涵慕領導的保時捷中國公司,卻在這個市場再次打破了業績紀錄。其2008年的銷量比2007年翻倍上升:繼2007年創下4856臺的銷售紀錄后,2008年更以8371臺的銷量再創輝煌。
“中國已成為保時捷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場。”在汽車業深陷嚴冬之際,柏涵慕自信滿滿。
和通用汽車不放過任何四個輪子品類形成反差的是,保時捷的百年中,則堅持以維系血統、小規模生產,并只生產跑車、SUV為主。
那么,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生存密碼究竟是什么?在富仕階層財富縮水的2009年,保時捷能否再度輝煌?
生存密碼
與柏涵慕領導的保時捷中國公司所取得的業績相映,其德國的母公司雖然因為形勢變化,可能推遲對德國大眾汽車的并購,但是持有后者75%的目標不會改變。
就母公司今天在行業中的地位,柏涵慕稱這與公司全球CEO魏德進(WendelinWiedeking)堅定的改革分不開。“魏德進一方面著力引進日本管理的文化,強調改善、倡導合理化建議等管理機制,另一方面提出削減生產機構、縮減生產規模、提升生產效率等措施,確實讓保時捷重新意識到汽車不僅僅是一種高貴的藝術,更加是一種純粹商業性的流水線及其之上的管理。”魏德進的戰略思想也同樣深植到保時捷所有分公司的領導層中。
此前,在國際汽車行業已擁有超過24年工作經驗的柏涵慕,于2007年10月29日接替畢少樸(MarkBishop)出任保時捷中國董事總經理,履任僅1年多的柏涵慕也承認:“保時捷僅有血統,顯然是不夠的。”他認為,保時捷在中國是通過不斷積極應對各種挑戰而走到今天的。
“1995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自此,我與中國便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我對中國并不是一無所知。我來中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半年時間來潛心研習‘中國功課’:拜訪我們的經銷商以獲取本地市場、消費者以及文化習俗的第一手資料;與車主及管理層積極有效地討論和溝通;嘗試發展我們與經銷商網絡的長期穩定友好的合作關系。這里是我25年職業生涯中體驗過最好的市場之一。”柏涵慕告訴《經理人》。
柏涵慕發現,上一輪頂級車企在中國的井噴,恰好也是全球汽車市場萎靡的時候,在中國出現反周期效應。不過,柏涵慕認為,畢少樸的兩項重要舉措是在中國市場決勝的籌碼——
畢少樸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利用每年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車展,將保時捷在歐洲的新車型盡快地拿到中國市場上展示,由此誘發出富仕階層的市場需求;另外,就當時保時捷存在的不同城市、不同經銷商之間的價格區別問題,畢少樸采取了統一價格,并以“不降價”原則,堅持不受市場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