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全球最大集裝箱起重機生產商——上海振華港口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320.SH)公布了2008年年報:營業收入274億元,同比上漲14.45%;凈利潤25.51億元,同比增長22%。
但振華港機(600320)在這一市場的絕對優勢地位,高達78%的市場占有率,也意味著未來上升空間有限。
振華港機總裁管彤賢表示:“集裝箱起重機市場容量有限,全世界每年不過30億-40億美元的投入。而海工(海洋工程)市場則一年有3000億至4000億美元的投入,整整100倍,利潤率起碼高達30%。我們必須要進入海工,為此,振華已經準備了三四年。”
而這只是中國裝備制造業尋求突圍的嘗試之一。此前不久,《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細則》明確提出,到2011年,“若干家專業化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將初具規模。”
危機下的轉型
成立17年,振華港機產品目前已進入全球73個國家和地區,在集裝箱起重機領域占據全球78%的市場份額。
據管彤賢介紹,美國東西兩岸碼頭的新買設備都來自振華,“不管奧巴馬總統怎么說要買美國貨,他的老廠全關了,只能買中國貨。”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個市場已接近飽和。并且,“金融海嘯對我們的主產品——集裝箱機械、散貨裝卸機械等,還是有影響的。”
管彤賢坦承:“危機從虛擬經濟開始影響實體經濟,循環鏈條如下:首先是外貿——90%的外貿需越洋,進而必然影響到碼頭和裝卸機械。我們處于這一鏈條的下游。訂單肯定受到影響,但是由于訂單周期長達14-16個月,所以,去年我們就已經把今年的訂單都接完了。”
而長江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振華港機2008年凈利潤的增長,多來自“遠期外匯合同”所帶來的非經常性損益:根據年報披露,公司2008年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7.32億元,同比增長472%。若扣除這一“非經常性損益”,則其凈利潤僅為14.59億元,同比下降24%。
裝卸機械市場的潛在風險,促使振華港機尋找新的增長點。“我們早就在開發多元化市場,這次危機促使我們提速,要用其它市場補上去了。”管彤賢說。
振華港機2008年年報顯示,原先單一的產品結構已有明顯轉變:傳統業務——“集裝箱起重機”的毛利占比,已經從2007年的81%下降至68%,“大型鋼結構和海上重型裝備”貢獻的毛利則從9%上升至22%。
“任何一個工業企業都有增長20%至50%的可能,關鍵是要有市場。”管彤賢介紹稱,“以鋼構為主體”,振華港機目前集中于開發三個市場:“一是大型集裝箱裝卸機械和散貨(煤、礦)裝卸機械;二是大型的鋼構、鋼梁、鋼橋;第三塊就是海工市場。”
“港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們接下來的主攻方向是海洋工程,擴大海工的生產能力。這是個非常紅火的市場。”管彤賢稱,產值逐年上漲是公司的抱負之一,2009年振華港機的目標是,確保實現產值350億人民幣(50億美元),同比增長25%。
3000億美元誘惑
在未來的4至5年內,海洋工程業務將支撐振華港機的產值增長。
“集裝箱起重機市場份額我們盡管占了78%,但總量還是太小太小。海工市場如能達到1%、2%,或3%,就足夠大了。”按照管彤賢的設想,3到5年后,振華港機在海工市場的年產值應達到50億美元,占振華總產值50%。2008年,這一比例為11%,2009年預計將達到30%。
“不光是中國,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市場,因為這是一個待開發的市場,而且是最適合裝備制造業進入的。因為都是硬家伙,不是軟件。”管彤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