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世界工程起重機行業發生了很大變化。RT(越野輪胎起重機)和AT(全地面起重機)產品的迅速發展,打破了原有產品與市場格局,在經濟發展及市場激烈競爭沖擊下,導致世界工程起重機市場進一步趨向一體化。目前世界工程起重機年銷售額已達75億美元左右。主要生產國為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等,世界頂級公司有10多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日本(亞洲)和歐洲。
美國既是工程起重機的主要生產國,又是最大的世界市場之一。但由于日本、德國起重機工業的迅速發展及RT和AT產品的興起,美國廠商曾在20世紀60~70年代世界市場中占有的主導地位正逐步受到削弱,從而形成美國、日本和德國三足鼎立之勢。近幾年美國經濟回升,市場活躍,外國廠商紛紛參與競爭。美國制造商的實力也有所增強,特雷克斯起重機公司的崛起即是例證。特雷克斯起重機公司前身是美國科林起重機廠。1995年以來,其通過一系列的兼并活動,已發展成為世界頂級公司之一。
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起成為工程起重機生產大國,產品質量和數量提高很快,已出口到歐美市場,年總產量居世界第一。自1992年以來,由于受日元升值、國內基建投資下降和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年產量呈下降趨勢。目前日本市場年需求量為3000臺左右。
歐洲是潛力很大的市場,歐洲各工業國既是工程起重機的出口國,也是重要的進口國。德國是最大的歐洲市場,其次為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在德國AT產品市場份額中,利勃海爾占53%,格魯夫占16%,德馬泰克占14%,多田野和特雷克斯各占10%和5%左右。
國外工程起重機行業的聯合風潮
起重機制造業中的聯合之風與汽車業很相似,在汽車行業中,通用汽車、福特、雷諾、寶馬、梅賽德斯、大眾等大公司都走上了聯合之路,這兩個行業的世界市場已日趨一體化。欲在成熟的世界市場獲取市場份額并保持增長,捷徑是購買競爭對手,其長期目標是爭奪世界市場的支配地位。在起重機行業,某種意義上,打入世界市場即意味著進入北美、日本(亞洲)和歐洲三大市場。
世界頂級公司都對世界市場具有強大影響力,但迄今還沒有一家公司在上述三大市場取得主導地位。有4家公司已在兩大市場建立了根據地:格魯夫和特雷克斯在北美與歐洲;多田野在亞洲和歐洲;住友建機在亞洲及北美。
格魯夫、特雷克斯和多田野公司是通過收購競爭對手進入歐洲市場的。格魯夫先是在1984年吞并了英國柯爾斯,而后在1995年購入德國克虜伯。特雷克斯公司于1995年兼并了法國PPM和意大利Bendini公司之后,近幾年又收購了其他一些歐美公司。多田野在1990年吞并了德國法恩公司。住友公司在1986年收購了美國林克•貝爾特公司。
利勃海爾和德馬泰克公司都向美洲和亞洲出口起重機,加藤公司也將產品出售到歐洲。但起重機生產本地化要比依賴當地代理商創造更多機會,多田野和加藤這兩家公司產品相似,汽車起重機底盤也相同,但多田野海外投資多于加藤公司,因而在增加出口、改善國內市場萎縮帶來的困境方面處于更有利的位置。
多數廠商在爭奪上述市場的同時,還努力擴大產品系列。格魯夫公司的汽車起重機和RT產品具有競爭優勢,購買克虜伯公司后,在AT產品方面也頗具實力,該公司還準備生產履帶式起重機。馬尼突沃克公司已在履帶式起重機行業居支配地位,但也希望在其他起重機產品領域取得相同影響力。
以往起重機廠商的某些合作,大多集中于營銷協定或許可證貿易協定。許可證貿易要比全面并購方式開展早,風險也小,在行業中已有先例。但按許可證協定進行制造,往往在期滿后因產權爭議而告終。特雷克斯與日本IHI公司有歷史聯系,至今特雷克斯還提供涂裝AmericanCrane公司產品標志的IHI履帶式起重機。有人會將特雷克斯與IHI的合作看作許可證貿易行得通的例證。但此類協定難以持久,其結果無非是特雷克斯要求加強對IHI公司的控制,或者謀求獨立生產履帶式起重機。IHI目前尚未建立北美市場份額,僅起分承包商作用。英國格魯夫公司從1999年開始銷售神鋼履帶式起重機和城市型起重機。多田野和日立建機公司在1978年簽訂的相互提供產品、擴展雙方產品系列的合作協議,收效不大。在國內市場萎縮情況下,日立建機于1999年2月宣布,將再次考慮擴大流動式起重機生產與銷售領域與多田野的合作。而多田野公司則希望能擁有一家美國制造基地,但目前時機尚未成熟。
擁有多種類型產品可使收入多樣化。特雷克斯公司既經營采礦設備又經營起重搬運設備,起重搬運設備包括AT和RT產品、汽車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塔機等。林克•貝爾特公司基于其生產挖掘機的經驗,成為首先將液壓技術應用于桁架臂式起重機的廠商之一。但目前住友公司已將其在日本和美國的起重機與挖掘機企業(包括林克•貝爾特)分開,其依據是起重機和挖掘機屬于不同行業。利勃海爾既生產挖掘機,也生產流動式起重機和塔式起重機,還在愛爾蘭生產集裝箱搬運起重機,其旗下各企業均為單獨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