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選擇去海外建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資源,就是鐵礦石的價格太受制于外礦,咱們太吃虧。”華北某大型鋼企宣傳部負責人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的確,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鋼廠對海外鐵礦石嚴重依賴。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鐵礦石消費國,但因為鐵礦資源有限,就不得不高價進口外礦。“說有限其實也不有限,是符合要求的富礦的數量有限。”前述宣傳部人員坦言。本來價格就高,加上遠途的運輸費用和相關的關稅,使得礦價成為中國鋼廠不能承受之重。于是,有實力的大企業開始伺機而動。我國鋼鐵企業海外建鋼廠最早始于2007年,寶鋼集團與淡水河谷公司合資組建寶鋼CSV鋼鐵公司。除了對資源的考慮,海外國家地區與中國鋼廠之間的貿易摩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后者走出去的決心。僅2011年一年,國內鋼材出口遭遇的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就高達5192萬美元。
在走出去目的地的選擇上,很多鋼廠都傾向于東南亞、非洲等地區的國家,尤其是柬埔寨、印尼、越南等鐵礦石產量相對比較豐富的國家。“在三大礦掌握全球大部分鐵礦資源的時候,在東南亞這種地方建廠還是不錯的。”前述宣傳人員說。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這些地區勞動力相對豐富,人力成本不會那么高。“如果去發達國家建廠,本身他們的需求就弱,環保要求還比較高,人工成本也高,所以不劃算。”“看看國內鋼廠這些年走出去的經歷,可以用步履維艱來形容,與其說咱們沒有能力做好,不如說咱們把這個過程估計得太簡單了。”一位業內人士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在實際的操作中,每一個走出去的鋼企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有的時候甚至要背負更大的風險。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對當地政策的熟悉程度。一位鋼企的中層領導曾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過:“雖然前期也會做很多調查,對當地的法律法規、相關政策、風俗習慣做細致的研究,但還是會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問題。”比如,有些國家非常重視環保,尤其對國投資行為的環保要求更高,如果企業對這種情況沒有充分地了解和認識,后果會很嚴重。“就曾經有國內鋼廠因為沒有充分考慮海外建廠當地的生態環境,導致最后廠子好不容易建起來了,但收益甚至都不夠支付環保費用。”該中層領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