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tz7uj"></menuitem>
    1. <tbody id="tz7uj"><bdo id="tz7uj"></bdo></tbody>
        <progress id="tz7uj"><bdo id="tz7uj"><strong id="tz7uj"></strong></bdo></progress><menuitem id="tz7uj"><strong id="tz7uj"></strong></menuitem><tbody id="tz7uj"></tbody>
        <progress id="tz7uj"></progress><tbody id="tz7uj"></tbody>

        1. <progress id="tz7uj"></progress>
          <samp id="tz7uj"></samp>

            河南豫西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緊定套分公司

            新聞分類
            • 暫無分類
            站內搜索
             
            友情鏈接
            • 暫無鏈接!
            會員推薦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裝備業“十二五”藍圖初現
            新聞中心
            裝備業“十二五”藍圖初現
            發布時間:2010-03-17        瀏覽次數:254        返回列表

             對于裝備制造業而言,2010年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年份。一方面,它仍需重視經濟復蘇基礎薄弱這一現實問題,另一方面,還必須兼顧為“十二五”發展引航的角色。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轉變,努力建設裝備制造業強國,是“十二五”時期重大的戰略任務。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第六屆三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結合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提出了“十二五”時期裝備工業的發展思路。張相木強調,裝備工業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十二五”期間,圍繞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線,實施調整轉型、創新升級戰略。戰略目標是建設裝備制造業強國。
              在政策取向方面,國家將出臺支持裝備制造業發展振興的政策措施,包括重點解決此前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文件中尚未落實的相關政策,加快推進政策的編制與實施。
              世界制造大國還不是強國
              “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裝備制造工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我們目前可以稱得上是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強國。”張相木首先介紹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現狀。
              他說,從發展速度上來看,2001~2007年,我國的工業增加值每年以30%速度增長,“這確實是非常高的速度”。從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產業規模來看,2008年將近有兩萬億美元,與美國差不多,比日本和德國都要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確實可以稱得上是裝備制造大國了。”從整體水平上來看,從2001年,特別是2003年開始,我國發展比較快,有一大批自主創新成果,特別是在重大裝備自主化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有一批又一批的自主創新裝備研制出來并投入生產,對各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提供了重要裝備。從進出口來看,我國機電產品的進出口額已經占我國進出口總額的40%以上。在出口產品保持成本優勢的同時,品牌和品牌的知名度也在增加和提高。
              張相木說,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制造業出現了全面的下滑,中央采取了一攬子計劃以后,全國工業保持了穩定較快的增長。從2009年的幾個數字就可以看出來:全國GDP增長8.7%,全國工業增長11%,裝備制造業增長13.8%。有幾個行業是特別突出的,一個是汽車,2009年產量1370多萬輛,銷售1360萬輛,同比增加48%和46%;另一個是船舶,2009年完工量增長40%以上。
              在談完成績后,張相木指出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在技術水平上,產品還處在產業鏈的中低端,缺乏全球的知名品牌和高端產品,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二是基礎配套能力比較弱,關鍵零部件還需要進口。三是整個裝備工業產業集中度太低。“我們按市場集中化指數進行了統計,前10家企業的總量,美國是58.4%,日本是53.4%,中國是7.5%。我們的集中化指數太小,說明我們沒有真正的龍頭企業,沒有大企業。”四是從產業結構來看,總體上是中低端,低水平的東西太多,低端產品的產能過剩,市場競爭也屬于過度競爭。高端產品研發能力不足,產能也不足,許多高端領域被外商占領。
              “這些方面總結起來看似很糟糕,如果以此來做我們的‘十二五’規劃,起點就會很低,我們制定的規劃可能就會保守。”張相木說,“我們應該兩方面結合起來看,因為我們有的領域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比如說,汽車行業年產200萬輛的企業已經不止一兩家,產業集中度有很大的提高。2009年,我們的機床使用是全球第一,生產也第一了。所以,我們制定規劃的時候,一定要從全面來看,進行準確的定位。”
              堅持五項原則提升行業整體素質
              張相木表示,圍繞建設裝備制造業強國的目標,“十二五”期間,裝備制造業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著力調整產業技術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帶動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二是著力加強自主創新,加快形成自主技術、自主標準和自主品牌。三是著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四是著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提升裝備制造業的整體素質。
              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要堅持以下幾項指導原則:一是把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按照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總體要求,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在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上下真功夫,切實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發展速度與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二是把推進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要充分發揮科技引領和支撐作用,著力突破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突出抓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力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全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三是把優化產業技術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作為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高端技術和裝備,加快淘汰落后技術和工藝,不斷提高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著力消除體制障礙,支持企業采取多種形式實施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四是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重要舉措。要把握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選擇若干戰略性和前瞻性重點領域,加大科技投入,強化政策支持,加快形成自主技術標準,促進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五是把加強技術改造和推進兩化融合作為提升產業整體素質的長期任務,圍繞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裝備制造業,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不斷增強產業發展的整體素質。
              目標取向為“十二五”規劃編制引航
              在建設裝備制造業強國的總體戰略目標指引下,張相木還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十二五”時期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目標取向:一是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突破和掌握一批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形成一批自主技術和標準,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能力和水平大大提升,科技重大專項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全行業新產品率超過30%,獲專利授權數年均增速達到50%,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高等。
              二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傳統裝備制造業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局部優勢,現代制造服務業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和國際知名品牌,發展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裝備制造集聚群,新興產業產值占全行業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5%,現代制造業的比重占全行業總產值的30%以上。
              三是發展的協調性顯著增強,常規裝備制造業水平位居世界前列,重大成套裝備、高技術裝備和高技術產業所需裝備自主化率達到80%左右,基礎配套能力大幅提升,關鍵零部件、基礎件自主化率達到80%左右,通用零部件基本滿足國內需求等。
              四是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幅提高,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控制、市場營銷、企業管理、人力資源開發等關鍵環節的融合滲透取得長足進步,裝備智能化和生產過程自動化、柔性化、網絡化水平大幅提升。
              五是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明顯提高,工業增加值率達35%左右,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高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基礎上實現裝備制造業平穩、協調、健康發展。
              據張相木介紹,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建設裝備制造業強國是“十二五”時期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重大戰略任務。具體任務可大體細化為:一是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跟裝備有關的,一個是大型飛機,另一個是高檔數控機床和重大裝備;要加速重大裝備自主化;大力發展基礎配套產品。二是實施自主品牌和質量振興戰略,促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三是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四是加快重點行業優化升級,發展現代裝備制造體系。五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和經濟增長點。六是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七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八是推進綠色制造,推進節能降耗減排治污。
              中國裝備業面臨機遇與挑戰
              在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第六屆三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分析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當前面臨的形勢。他說:“從總體上來看,有機遇也有挑戰。誰大于誰不好說,但有的挑戰很有可能轉化為機遇。”
              從挑戰來看,雖然全球經濟已經呈現復蘇跡象,但基礎不牢固,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明顯增多。世界的供給和需求結構都面臨調整的壓力。所以,發達國家出現了再工業化和重歸實體經濟的趨勢,并積極在一些重要領域進行戰略布局,試圖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另外,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們國家面臨的貿易摩擦可能會增多。這些不僅會加劇國際競爭,而且可能延緩高端產品向我國的轉移,加大一些關鍵領域對我國的技術輸出控制。雖然,我們裝備工業出口占比不大,外貿依存度不是太高,但希望外貿出口很快恢復起來也還是不太現實。還有就是外需的萎縮希望通過內需的加大彌補回來,也還是有問題,因為進一步擴大內需也存在一定的制約。
              從機遇上來看,擴大內需是我們的一個戰略方針,各個行業都應立足于擴大內需這樣一個基本方向。當然,該出口還是要出口。這樣一來,包括一些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的重點工程建設等,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市場空間。另外,各個行業都在進行轉型升級,以及節能減排工程的實施,這些都會采用一些新技術和新裝備,給我們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還有就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新變化和一些新趨勢,為我們裝備工業“引進來,走出去”創造了一些條件。另外,從機制角度來看,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對我國裝備工業形成了“倒逼機制”,客觀上要求我們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
              “總的分析我們裝備工業,甚至是整個工業的發展,過去的發展方式主要還是依靠‘要素投入支撐’,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投資的拉動,也就是通過量的擴張來達到現在這個程度的。這不是錯,因為對不同發展時期,有的階段是必須要經過的,是不可逾越的。但總這樣是不可以的,不能持續的,難以為繼的。這是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必須要考慮的。”張相木強調。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